北京陆生脊椎野生动物增加多五百多余种

2021-03-08 11:02   来源: 互联网

近年来,北京市加强了生态环境建设,加强了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为野生动物创造了较好的栖息地。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市园林绿化局了解到,北京市陆生野生动物由1994年的461种增加到现在的500多种。北京已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城市之一。


3月3日,在“第八个世界野生动物日”来临之际,北京市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工作人员在房山区牛口峪湿地公园放生了黑鹳、啄木鸟、鸭子等3种野生鸟类。市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工作人员石洋说,这3只野鸟都是最近获救的。其中,黑鹳是牛口峪湿地公园的“土著”居民。农历大年初一,公园工作人员发现它躲在湖边,眉眼羞涩,不愿飞也不愿动,于是立即向救援中心报案。检查发现黑鹳因饥饿而虚弱。经过半个多月的精心保养,头部精神得到恢复,达到了野外放归的标准。

据市园林绿化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为营造更好的野生动物栖息地,提高生物多样性,北京市提出重塑城市生态环境,增强林地和绿地的生态功能,2018年新一轮造林绿化建设启动以来,突出“贴近自然”理念。比如,为了建设野生动物栖息地,每1000亩平原土地就要建一个“本杰明堆”。


乍一看,大多数人都不明白,“本杰明堆”只是一堆烂木头?具体做法是:在林地挖一个1-1.5米深的土坑,然后把石头、树枝、树叶堆在一起,用土拌上本地植物种子。一般情况下,“benjas桩”的地面高度在1米至2米之间,周围会种植玫瑰等多刺植物作为天然防护屏障。


这很简单,但对野生动物来说意义重大。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本杰明石堆”中心的土壤可以让当地植物茁壮成长,而外部干燥的树枝和石头不仅可以让野生小动物在下面筑巢,还能保护植物的根系不被吃掉。这样,便可以不断地为食草动物提供新鲜的食物,吸引动物在森林中定居。下面的土坑“上宽下窄”,有一定的坡度。冬季叶片发酵时,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不同。越冬昆虫可以选择最适合自身温度需要的土壤空间。青蛙的幼虫也能在里面安全地生存。除“本界石堆”外,近年来,本市在造林绿化过程中,还注重种植食源植物和蜜源植物,适度离野,结合雨洪调蓄,建设小微湿地,为野生动物提供食物、水源和庇护所,促进区域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维护。

责任编辑:萤莹香草钟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大众时报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网站地图 关于我们 免责声明 投诉建议 sitemap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和镜像,如有发现追究法律责任 粤ICP备20201384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