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技术支持服务研讨会在京召开,机构、企业、专家共绘云服务发展蓝图

2024-02-10 09:42   来源: 互联网

作者:姜暮烟2024年2月8日,一场聚焦于“如何推动主动技术支持服务升级以优化企业服务效能”的高端研讨会在京举行。此次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发起,围绕三个“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主动技术支持服务的升级优化策略研究》《云服务主动技术支持的容器化技术适配与优化课题》《云服务主动技术支持的跨平台协作机制研究与发展展望》,展开深度交流与探讨。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主任周园春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软件专家梅宏,三个课题的负责人,以及来自高校、研究机构、政府主管部门的40余位业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推动技术支持服务的繁荣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image.png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主任周园春博士在致辞中表示,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主动技术支持服务已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之一。然而,当前市场上的主动技术支持服务仍存在响应速度慢、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亟须通过科技创新实现服务升级与优化。他强调,本次研讨会旨在汇聚各方智慧,共同探索主动技术支持服务的提升优化新路径,为企业服务效能的飞跃提供坚实支撑。

随后,《主动技术支持服务的升级优化策略研究》课题负责人李翔宇、《云服务主动技术支持的容器化技术适配与优化》课题负责人陈鹿林女士、《云服务主动技术支持的跨平台协作机制研究与发展展望》课题团队带头人李建中分别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过程及成果。李翔宇介绍说:《主动技术支持服务的升级优化策略研究》课题就围绕主动技术支持服务路径、方法,以及服务升级优化策略展开了深入研究,研究涵盖了客户需求定位方式、服务流程优化策略、服务标准化与智能化升级、安全策略升级等多个方面的内容。研究过程中,提出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来优化主动技术支持服务流程、提升响应速度、完善知识库系统等一系列方法和手段。通过这些方法和手段的落地实施,云服务企业可以全面提升主动技术支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增强客户体验,进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陈鹿林女士也就《云服务主动技术支持的容器化技术适配与优化》课题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做了详细的解释,并通过实例说明了容器化技术在提升云服务的可靠性、性能和运维效率方面的可行性和优势。

梅宏院士对三个课题取得的各项成果都给予了肯定。作为一流的软件专家,他尤其欣赏李翔宇通过课题研究取得的两项软著成果——“QPSO-BP云服务风险预测系统V1.0”“循环神经网络(RNN)企业客户需求挖掘系统V1.0”。他指出这两项成果中对神经网络技术以及量子技术的精彩应用,不仅解决了云服务过程中风险预测不准确、客户需求挖掘不充分等实际问题,推动了主动技术支持服务的智能化进程,也为软件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随后的圆桌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三个课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与会者纷纷表示,将充分借鉴课题的各项研究成果,紧密结合各自领域的实际情况,积极推动云服务的持续创新与深度优化,共同书写行业发展的新篇章。

本次研讨会不仅是一场思想的交锋,更是一次行动的动员。与会各方深入探讨了云计算服务领域主动技术支持服务的发展路径,并一致表示未来将携手合作,持续探索云服务升级的新路径和新方法,为行业的繁荣与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责任编辑:小志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大众时报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网站地图 关于我们 免责声明 投诉建议 sitemap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和镜像,如有发现追究法律责任 粤ICP备2020138440号